樱花水蜜桃视频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>>新闻动态>>媒体看矿区>>正文
媒体看矿区
新华社:“大师”杨杰炼成记
2015-04-23 16:19  

新华社合肥4月22日电题:“大师”杨杰炼成记

新华社记者陈尚营

在安徽樱花水蜜桃视频朔里矿业公司,从普通矿工到矿领导,对机电科工人杨杰的称呼很统一——“杨大师”。

30年来,杨杰坚守煤海一线。看看他曾经获得的荣誉,就知道这个称呼实至名归:“全国劳动模范”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“中华技能大奖”“技能大师工作室”……

“大师”是怎样“炼”成的?

(小标题)第一关:学习不辍 业务精进

杨杰的办公室不大,书柜里满满当当,塞不下的都垒得整整齐齐放在桌椅上。

大部分书都与电气控制相关:《电气可编程控制原理与应用》《实用变频调速技术培训教程》……他的办公桌上还有一摞笔记本,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电子元件符号和电路图。

杨杰说,最初自己也是个十足的外行。

1984年,初中毕业的杨杰进入朔里矿,成为一名副井车房绞车司机。煤矿副井是材料、设备和人员进出的通道,司机的主要工作就是控制绞车上下,工作简单而枯燥。

“我学历低,跟着师傅依葫芦画瓢地操作,一旦绞车出现故障,就只能等维修工来解决。”杨杰也想学会维修绞车,但找来提升机的结构、原理图,打开一看,懵了,图纸符号像天书一样,根本看不懂。

意识到自己知识匮乏,他便在工作之余开始自学。高中课程、电工基础、电子技术、电力拖动与控制……“啃”完20多本矿井提升机方面专业技术书籍,积累了3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。

努力有了回报。

1987年,杨杰在淮北市“百业十行”大比武中拿到了绞车工种第一名,1990年被共青团中央授予“全国煤炭系统杰出青年岗位能手”称号。他更加坚定了信念:“学一生,专一行。”

(小标题)第二关:岗位创新 专利等身

“很多时候大家觉得习以为常的工作,经过创新,其实都可以做出改变并节约成本,产生经济效益。”杨杰又开始“不安分”了。

2002年,他所在的矿井安装一套高压变频提升电控系统后,变频器的工作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。咨询厂家后得知,采用传统的安装方法不能满足新设备需求。

针对问题,杨杰设计出一套新的连接装置,解决了电机在转动过程中轴向窜动及动态响应慢的问题,避免了对轴编码器的损伤,同时方便拆装、维修,彻底解决了变频器工作状态不稳定的现象,每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百万元。

“我一直认为,工作中的难点就是创新点。”杨杰说。

杨杰以“抠门”出名。他“抠”的是成本,通过技术创新,为公司节约成本,创造效益。

2013年,杨杰带领团队研制的煤矿风井“DNZJGS-01型多功能智能静压供水控制装置”,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,实现设备自动化控制,直接减少4个用工,适应了公司减员提效的发展需要。这一装置的制作利用矿上的废旧闲置备件,成本不足1000元,经集团公司推广应用,每年可节省300万元费用支出。

30年来,杨杰实施大小革新项目200多项,其中13项创新成果获国家专利,11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,1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,2项刷新全国纪录,2项填补全国煤炭行业空白,2项获安徽省重大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成果奖,创造经济效益8650多万元。

(小标题)第三关:坚守矿区 授业解惑

在朔里矿,“杨杰讲堂”是工人心目中的大学。

2010年5月,以杨杰名字命名、面向矿区开放的“杨杰讲堂”建成开课。讲堂把PLC(可编程逻辑控制器)生产控制设备搬进教室,实现了教学与生产实践“无缝对接”,这是国内首个以工人名字命名的、培训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技能的PLC实训工作室。

朔里矿机电科工人张金刚既是杨杰的同事,也是他的徒弟,他说:“杨大师有个习惯,每次处理完故障,他都要把故障发生的原因、解决的方法整理成教案,拿到讲堂上和大家分享。”

“公司这么大,我一个人毕竟精力有限,需要大家一起努力。”作为身怀“绝技”的技术“大师”,杨杰深知先进技术只有被更多的职工掌握,才能发挥更大能量。

为此,杨杰编写了《提升机故障排除多维思维法》《提升机常见故障100例》《提升司机50问》等书籍,印发给工友学习,有些书籍已成为职业技校和岗位培训的经典教材。

“杨杰讲堂”已培训各类技能人才1278人,56名技师晋升为高级技师。在淮北市和樱花水蜜桃视频组织的3次技术比武中,前叁名均是“杨杰讲堂”的学员。

“我就是喜欢研究这些,对于现在的工作,我不只是喜欢,而是深爱。”杨杰这样诠释他30余年的矿区坚守。(完)

关闭窗口
友情链接
请关注官方微信